藏在财报里的隐秘线索
在慈星股份最新季度报告的研发投入明细中,「智能算法开发」支出同比激增220%。这个异常数据点引发投资者猜测:作为横机设备制造商,是否需要如此高强度的算法投入?有分析师发现其专利库新增3项机器学习相关发明,注册地均指向杭州未来科技城——与DeepSeek总部直线距离不足2公里。
业务版图的重叠地带
DeepSeek官网展示的工业质检解决方案,恰好解决纺织行业残次品检测痛点。通过深度学习识别布面瑕疵的准确率达99.7%,而慈星股份去年推出的「星智检」系统技术参数与之高度相似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两家企业均参与制定了《纺织机械智能工厂》行业标准草案。
资本路径的蛛丝马迹
深交所披露信息显示,慈星股份控股股东旗下私募基金于2023Q2投资某「AI+制造」专项基金,该基金LP名单包含多家头部科技公司。虽然未直接提及DeepSeek,但该基金重点布局的计算机视觉赛道与后者核心技术高度重合。值得注意的是,慈星股份智能工厂项目招标中,出现多家DeepSeek生态链企业的投标记录。
市场传闻的虚实边界
针对股吧流传的「战略入股」说法,慈星股份证券部回应称「暂未达到披露标准」。行业知情人士透露,双方技术团队存在人员交流项目,但尚未形成股权层面的绑定。从技术融合角度看,DeepSeek的缺陷检测算法若能接入慈星设备,可使纺织品不良率降低至0.3%以下,这对提升设备溢价能力具有战略价值。
赛道竞争的关键变量
全球纺织机械市场正经历智能化重构,日本岛精、德国斯托尔等巨头均已部署AI质检系统。慈星股份若想突破中高端市场,需在2025年前完成智能设备全链条技术闭环。DeepSeek在工业视觉领域的算法积累,恰好补足其软件端的短板。这种技术协同效应,可能比资本合作更具想象空间。
「设备制造商与AI公司的跨界融合,将成为智能制造下半场的决胜点。」—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智能化专委会主任王建军在2024行业白皮书中的论述,似乎为这场潜在合作写下最佳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