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网站会员,全站资源免费获取,每日稳定更新中!

喝点VC|a16z对话明星邮件服务公司CEO:Agent将成为主要执行者,产品设计将从“用户体验”走向“Agent体验”

图片[1]-喝点VC|a16z对话明星邮件服务公司CEO:Agent将成为主要执行者,产品设计将从“用户体验”走向“Agent体验”-创奇社

图片来源:a16z

Z Highlights

  • 未来大多数操作将由Agent而非人类执行,产品设计需要从以人为本的UX(用户体验)转向面向AgentGXAgent Experience)。
  • 产品必须减少流程摩擦,例如无需验证码注册、即刻调用APIAgent应在第一时间完成操作并获得反馈。
  • 在构建GX时,应重新设计角色权限控制、身份验证机制,并对Agent行为进行全面记录,以便在出现错误时进行回溯与优化。
  • 他以自己开发的Dracula主题为例,指出好产品源于解决自身真实痛点,Dracula主题从医院中诞生,现已拥有900万用户,累计销售超30万美元。
  • Zeno强调,与其从庞大的API入手,不如从具体的使用场景出发逐步构建Agent系统,用最少的接口实现最大的价值。

Zeno RochaResend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,也是知名开源项目Dracula主题的作者。作为活跃于前端开发和AI应用领域的创业者,他近年来致力于推动AI Agent与开发者工具的融合,被视为“Agent Experience”概念的先行者之一。华裔投资人Yoko LiResend CEO Zeno Rocha对话,围绕AI时代从UXGX的产品转型展开。

Agent时代崛起:人类不再是唯一的用户

Yoko Li最近我们看到很多以Agent为核心的应用出现,开发者们正在利用LLM去构建全新的用户体验。有趣的是,我遇到的很多开发者都表示,现在不仅需要为人类构建服务,并且要非常注重开发者体验(Developer Experience,简称DX),还要为Agent构建全新的使用体验。作为一个长期在开发者体验领域耕耘的创业者,你对这个趋势有何高层次的看法?你目前观察到了哪些变化?

Zeno Rocha在过去的十年里,我一直痴迷于开发者体验。而现在,我痴迷于GXAgent Experience的缩写,为Agent提供良好使用体验的产品设计理念)。作为一个SaaS产品的提供者,我们也在思考,如何让我们的产品更容易被AI Agent所使用。

哪怕是很小的产品设计细节,比如注册流程中是否添加reCAPTCHA来阻止机器人注册。以前我们默认这是必要的,但现在你必须重新思考你是否真的想阻止机器人注册?或许你并不想阻止,因为它们可能是你的目标用户之一。

作为一家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——Resend是一个为开发者提供的邮件API,帮助用户发送交易类和营销类邮件——我们也在不断思考:如何让Agent发送邮件的过程变得尽可能简单。无论是在哪个产品层面,当我们试图使其更适配Agent时,发现有大量值得挖掘的空间。这个过程非常令人着迷。我们现在都还在探索和摸索的阶段

Yoko LiAgent Experience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。每当我听到这个词,我都会思考:它是否类似于Developer Experience(开发者体验),只是对象换成了Agent?或者,它其实是为了让开发者更好地构建Agent所需的体验优化?又或者,它介于两者之间?你会如何定义这个术语?

Zeno Rocha:我认为Developer Experience是由一系列细节共同组成的,这些细节决定了开发者体验的好坏。对于Agent而言,道理是一样的。我们正在尝试构建一个以Agent第一类公民的世界。在这种背景下,你必须重新思考自己在产品中做的许多事情。

以我们所在的行业为例,如果你去注册SendGridPostmarkMailgun等服务,通常会经历一个手动验证流程,需要等待两天左右账户才会被批准。但在一个Agent为先的世界中,这是完全不可行的。Agent不可能等待两天再执行操作。所以从Resend创立的第一天起,我们的目标就是去除所有摩擦点。用户注册后,可以在一分钟内发送第一封邮件。我们最初这么做,是因为我们认为这将带来更好的整体产品体验。结果发现,这对Agent来说简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。

所以我认为这其实是对GX的增强,它并不是用来取代现有开发者体验的。更像是一种延伸——就像你为文档所做的投入(docs和知识库),也会间接提升LLM的输出质量。你为人类用户所做的事情,也能同时造福于Agent

GX的实践Agent的产品设计

Yoko Li:这真的很有趣,尤其是电子邮件这种服务,无论是出于个人需求还是在构建产品过程中,几乎每个开发者都会使用到它。例如,当用户注册后,你通常会发送欢迎邮件等等。所以当我思考Agent时,就会想:在电子邮件领域,Agent到底需要什么?

你会把Agent看作是电子邮件的用户吗?比如在未来,每个Agent都有自己的邮箱地址,并能处理并转发邮件给人类用户?还是说,你认为Agent需要一种全新的抽象层级,以更程序化的方式来调用这些服务?

Zeno Rocha就像自动驾驶汽车的类比一样,比如Waymo,他们无法去修建全新的道路,只能想办法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确保其产品能够正常运行。

我认为,在我们当前所处的环境中也是如此:我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API、成熟的SDK以及各种既定协议。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这些现有基础设施上进行创新和构建,而不是完全从零开始重新设计一切。

但我也认为,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与限制。举个例子,LLMs.txt的格式之所以会出现,是因为相比于夹杂大量HTMLReact代码的网页文档,纯文本格式对大语言模型来说更易于读取和处理。模型真正需要的只是内容本身,而不是页面样式。

在电子邮件领域也是类似的:当你发送一封邮件时,通常有两种格式可选——HTML格式和纯文本格式。其中,纯文本格式是一种较为老派的方式,过去人们对它不太重视。但在当下的环境中,它反而优于HTML格式,因为它更容易被解析、所使用的token更少,成本也更低。

所以我认为,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。甚至在考虑API密钥和权限控制时,也要思考:调用者是一个具体的用户,还是一个服务账号?这些都是挑战,但我们必须在现有产品架构的基础上找到最有效的利用方式。

Yoko Li是的,LLMs.txt的确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。它的存在说明,大语言模型在处理这种信息结构时效果更好。作为一个人类用户,如果我想复制整个网站的内容,我不会去编写爬虫程序来抓取页面内容,因为这太复杂了,我只需要打开LLMs.txt,将内容复制粘贴到ChatGPT中即可。

在电子邮件领域,过去我们更多是面向人类发送邮件,尤其是那些精美的营销邮件,因为人类天生对视觉信息反应更强烈。那么,当收件对象变成Agent时,邮件内容又将如何变化?

Zeno Rocha是的,内容依然是核心。不同之处在于,我们即将进入一个“AgentAgent对话的世界。在这个世界中,Agent不仅负责发送邮件,也负责接收、解析,并将邮件转发至另一个由Agent驱动的邮箱——这个邮箱中的Agent同样会解析内容、执行操作、并再度发送。因此,邮件内容越专注于纯内容本身,越少使用复杂标记语言,其价值就越高。尤其是当一封邮件拥有纯文本版本时,它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突出。

Yoko Li确实非常有意思。我最近也在思考生成式应用,甚至包括生成CLI工具。我是Cursor的忠实用户,每天都在使用。同时,我也一直在想,如果我能将自己日常使用的一些长尾工具整合进来,从而生成更有趣的体验,那会是怎样的场景?在你看来,当进阶用户(prosumer)或普通消费者开始使用AI来生成全新内容时,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

Zeno Rocha我的看法在两个月前发生了巨大改变。当时我在回复刚注册Resend的用户时,总会问他们: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我们的?你是做什么的?有一天,我注意到很多用户都说:我是从Lovable过来的。”“我是Bolt的用户。”“我是通过VZero了解到你们的。”“ChatGPT推荐你们的。”“Claude向我推荐了你们。这种情况每天都在变多,让我意识到——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展现在我们面前。这些进阶用户型应用(prosumer apps),也就是文本生成应用,非常有趣,因为它们专注于某一个垂直领域,比如帮助某类用户快速生成某类网站。我认为,这类工具未来会出现在各行各业中。虽然最终的产出形式可能不同,但每个行业都需要一个专属的定制工具。

当我观察这些应用时,会发现它们的界面几乎大同小异:左边是聊天框,右边是预览窗口。但真正关键的,其实是右上角的那个按钮——Call to Action比如在BoltLovableVZero这类产品中,那个按钮代表的是发布”——让你的网站上线。这才是真正的高光时刻,而不是代码生成或是构建一个代办事项应用。关键在于:把作品真正发布出去。

我相信,未来每个行业都会有这样的专属应用,而那个核心操作,才是每个产品最关键的部分。

AI将重新定义创作流程

Yoko Li如果我们把场景放到电子邮件领域,那么新的关键操作会是什么呢?我在思考电子邮件的时候,通常会认为自己要么是发送方,要么是接收方。作为发送方,如果我是一个非技术用户,我会希望确保邮件的内容结构合理,发送给正确的人群,并且希望他们能够打开邮件。作为接收方,我希望能够快速获取我想要的信息,或者这封邮件的阅读体验是令人愉悦的。那么,在AI驱动的世界里,你是如何看待这些需求的?是否有些变化?还是说我们依旧在沿用一套相似的抽象逻辑,只是让这一切变得更加高效?

Zeno Rocha我们面临的挑战始终是那句老话:在恰当的时间,将恰当的信息发送给恰当的人。因此,个性化定制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。你会看到现在有许多基于AISDR工具出现,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变革。但如果你只是根据对方上一条LinkedIn消息做简单定制,这远远不够。

在邮件发送过程中,还面临一个非常实际的难题:邮件的渲染兼容性。要让一封邮件在OutlookGmailYahoo Mail上以相同的方式显示,仍然存在大量技术挑战,这是必须解决的一环。而在接收端,问题则是:我是否真的关心这封邮件的内容?如果我关心,它有没有成功进入主收件箱,而不是掉进了垃圾邮箱?

所以其实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面临诸多挑战。

Yoko Li确实如此。而且围绕电子邮件,不论是对开发者还是普通用户来说,都可以构建出很多有趣的体验。举个例子,我和我丈夫曾经一起开发了一个小应用:当我们的猫跳上厨房的操作台时,它会给我们发邮件并发短信提醒我们。其实这个项目并不需要写太多代码,但整个过程特别有趣,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被提醒一些事情。在文本生成应用text-to-app)这类场景下,你能想象有哪些有趣的体验可以创造?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赋能普通用户和进阶用户,让电子邮件整合到他们的日常体验中?他们可以实现哪些原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?又或者,有哪些尚未被发掘的可能性?

Zeno Rocha我们在两年前启动了一个开源项目,叫做React Email这个项目的初衷是: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式,去现代化构建电子邮件的方式。整个构想是:我们能否将TypeScriptTailwindReact等一系列现代技术整合进来,为这个在创新上停滞不前的行业注入新活力。我们的确做到了,而且效果非常好。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用户在使用这个工具。

但随着LLM的出现,这一切又有了新的突破。过去需要几天完成的工作,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小时,甚至几分钟;而有了LLM,甚至几秒钟就能完成。这不仅帮助了需要写代码的开发者,还赋能了很多非技术背景的从业者,比如市场营销人员、设计师、产品经理,因为他们也有发送邮件的需求。

所以我们构建了一个名为New Email的工具,它可以真正帮助用户从零开始,仅凭一个想法,在几秒钟内生成一封邮件模板。我认为,这样的工具未来将在各行各业中不断涌现,形成各自的变体和版本。

Yoko Li如果我是市场人员或设计师,想要发送一封高质量邮件,该如何有效利用像New Email这样的现有工具呢?

Zeno Rocha我记得有一次和我朋友的对话。他是Uber的一位设计师,他告诉我,在过去两周里,他几乎没打开过Figma。他一直在用CursorV0等新工具来制作原型。我觉得这太令人惊喜了——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开发者这个身份的定义。

在电子邮件领域,这种变化也正在发生。以前你可能要请外包团队来设计一封邮件。他们会根据你提供的Figma文件,花一周时间做出一个邮件模板。虽然看起来漂亮,但背后其实充满了大量混乱的代码和兼容性问题。现在,我们可以把这些事情交给LLM来完成,把真正的创造力还给创作者本身——也就是那些专注于撰写文案、构思创意方向的人。

作为一个创作者你也知道,我们在构建内容时,第一版往往并不是最好的,它只是一个开始。你看到初版运转起来后就会想:好,现在它能用了,我还能做些什么?而过去反复在外包团队和非技术人员之间来回沟通的那些时间,其实完全可以被节省下来,让创作者自己反复迭代,直到满意为止,然后直接发出邮件。

Yoko Li我太喜欢这种模式了。它极大地缩短了创作循环。这让我想起以前画油画的经验——很多画家在动笔之前,喜欢先随便往画布上刷点颜色,因为面对一块纯白的画布真的会让人感到焦虑。很多画家会在画布上涂上一层灰色的底色,再用布轻轻抹开,这样画布就不再空白,看上去也更容易下笔。我觉得现在的创作体验,其实跟这个感觉非常像。

Zeno Rocha是的,这正是昨天发生的一件事。我们把这个New Email产品交给几个朋友试用。其中有一个朋友说:我在尝试做一些非常有创意的内容,但总是需要多次提示才能生成看起来不一样的东西。每次的初始结果总感觉差不多,好像这个工具总是在生成相同风格的邮件。

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,在system prompt(系统提示词)中,我们让大语言模型生成类似Apple风格的邮件——比如圆角边框、黑白色调等等,而不是鼓励它尽情发挥。当时我们以为这是在帮用户,因为这样一来,初版的质量就能很高。但事实上,这也变成了一种限制,束缚了那些想要发挥更多创意的用户。

所以这件事很有意思:我们确实需要一个初始版本作为起点,然后不断迭代。但如果这个迭代过程本身太慢,那也不是好事。这里面需要一个平衡。

Yoko Li太有意思了。这让我想起图像生成领域中的一种方式——使用不同的Lora模型。你可以为某种特定风格训练一个Lora,比如印象派,然后最终用户就可以选择某一个Lora来生成第一版图像。之后再从这个初始版本出发不断编辑。而接下来的流程就是编辑的过程。你可能需要一个套索工具来调整图像的局部。现在这些功能也都有了AI版本。关键是:如何像雕塑一样,把生成的内容雕刻成你想要的样子。这就使得邮件模板也变成了一种艺术化表达的形式。因为过去人们很难自己去做这件事。我印象中上一次看邮件模板的时候,还是一堆vanilla HTML(原始HTML)。我当时就想,这不应该是2025年的样子啊!我刚入行那会儿,就是这个样子,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,居然几乎没有什么演进。所以你们现在在做的事情真的很棒,不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,还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抽象,服务于一个全新的用户群体。

Zeno Rocha是的。你想想看,Web平台这十几年有多大的进步。我们曾经遇到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,比如AjaxIE6上的渲染方式和在OperaFirefox上的不一致——如今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历史了。

但在电子邮件领域,兼容性问题依然是个巨大的痛点。Outlook的渲染方式,和SuperhumanNotion Mail的渲染方式仍然不一样。现在还有各种新型邮件客户端在不断出现。这仍然是一个未被彻底解决的问题,人们还在不断尝试找出最优解。

Agent、接口与MCP协议:AI产品开发的下一站

Yoko Li说到生成这个过程,你认为生成体验是不是可以看作是一种agentic workflow?你觉得你们现在构建的,其实是在构建一个Agent吗?

Zeno Rocha在很多方面,我觉得是的。但有时候我又会想:这真的算是一个Agent吗?

Yoko Li你自己对Agent的定义是什么?

Zeno Rocha我也不确定我的定义是否准确。

Yoko Li没有准确的定义——谁都不知道什么才算真正的定义。

Zeno Rocha:我认为,Agent其实就是一组被执行的工具,目的是为了完成某个特定任务。可能需要经过几个步骤才能达到最终结果,但它始终专注于解决一个具体问题。就拿New Email来说,我们可以有一个Agent用于构建邮件模板,另一个Agent则负责发送或调度邮件。

这些Agent可以同时运行,但每个都只专注于一个任务。这就像一个公司中,一个人负责市场,一个人负责设计——你只是把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角色

那你对Agent的定义是什么?

Yoko Li我对Agent的定义其实和你很相似。我认为它是一种多步骤的LLM执行流程,本质上更像是一个系统级的进程。不同之处在于,LLM位于流程中心,负责做出决策,而其余部分则是技术实现细节。从一个维度来看,即便是一步生成流程,你也可以称之为“Agent”,比如各种Co-pilot工具就是如此。

从另一个维度来看,你也可以把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,通用人工智能)看作一种Agent——它可以读取和撰写所有内容,甚至未来还可能管理你的银行账户、邮箱等等。对我来说,作为一名也在构建这一领域的开发者,我发现Agent的实现方式有很多种。如果你是平台方,你会考虑:如何让Agent更容易访问我们的服务?如何让其他开发者围绕我们的平台构建工具?而如果你是开发者,在与某个平台协作时,就会面临另一个问题:如何便捷地整合那些长尾工具?我不想重复写一堆API调用。你是怎么想的?对于想要像你一样开始构建Agent的开发者,你有什么建议吗?目前是否已经有一些标准?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?

Zeno Rocha:我认为现在最有潜力成为通用标准的是MCPMulti-Component Protocol)。当然还有一个问题是:其他AI模型是否也会采纳MCP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它所带来的解锁效果将比现在更大。

目前MCP的关注度非常高,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它。如果OpenAI也选择支持MCP,那它很可能会成为事实上的行业协议。但在接口层面,其实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空间。作为一个API服务提供商,我希望Resend能提供MCP接口,让Agent能够使用我们的服务发送邮件、读取联系人、添加或删除联系人,以及查看邮件表现。基于这些数据,Agent还能进一步做出决策,比如:这封邮件的点击率高于那封邮件,那我就优化这一条。

围绕MCP,我们还有很多可能性可以探索。但这是一个持续演进的生态系统,现在并没有标准答案。你会看到,有人正在尝试构建MCP服务的展示平台,或者创建MCP的应用市场。这让我想起当年API刚出现时,Rapid API等平台也在尝试做API市场。这种方式有其意义,但也有局限。最终,开发者还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去寻找解决方案。如果我在处理支付问题,我就会去用StripeAPI;如果我处理邮件问题,那我就会选择Resend的邮件API

MCP协议本身非常有吸引力,但我们还需要观察它是否能扩展到更多类型的接口和平台。仅仅依靠CursorCloud Desktop还远远不够。我们现在看到的,还有Windsurf之类的编辑器,但这远不是终点。如果能进一步深入到消费者层面,那它的潜力将变得非常巨大。

Yoko Li关于MCP服务,现在甚至变成了一个哲学问题:你是MCP Server,还是MCP Client?事实上你还可以同时是两者,不必非选其一。对此你怎么看?就ResendNew Email而言,你觉得它们是客户端、服务器端,还是两者兼具?

Zeno Rocha我觉得我们会是两者兼备。我完全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:我们作为MCP客户端,接收用户请求,比如:获取我在Linear上被提及最多的10个功能请求,然后生成一封邮件并发送。这个任务会同时调用三个服务协作完成。

另一个例子是我们现在把所有的全员会议(all-hands)都放在Resend上进行。我们通过多人协作方式,在一封邮件中共同编辑内容,等会议结束时直接发送出去。整个流程非常有趣、流畅。

我也能设想这种工作流在其他场景中的运用,比如:Linear获取我们上周完成的任务,生成报告邮件,或者Notion中抓取会议纪要并发送。所以我认为,我们未来既是MCP Client,也是MCP Server

Yoko Li目前我所看到的大多数MCP使用场景,其实都是以本地优先为主,这主要是由于MCP客户端实现方式的限制。首先,SSE(服务器发送事件)实现起来相对复杂,因此大多数开发者倾向于将MCP实现为一个本地命令。也就是说,客户端本质上就是通过调用其他第三方API的方式在本地执行这个命令。那么在你看来,要让MCP发展成一个更完整的生态系统,现在还缺少哪些关键要素?我知道MCP现在已经可以被称为一个生态了,但要推动它更进一步,还需要什么?

Zeno Rocha我认为,最关键的还是其他大模型的采纳。这绝对是当前最大的缺口。MCP正在不断拓展新的边界,而这些新动向让我非常兴奋。比如,它现在可以访问你的本地文件系统,调用Apple桌面端API。我刚看到Raycast的最新发布:你可以基于桌面环境(而非浏览器)构建各种AI扩展,整合不同的工作流。我们正在不断下探到更深的抽象层,从而拥有更多操作系统底层的访问权限,这真的很有意思。比如,你可以告诉系统:打开Apple Notes,抓取我的笔记内容,然后执行另一个操作。我觉得这类体验令人着迷,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人采纳并参与进来。

Yoko Li你觉得哪类MCP workflow会最先起飞?目前我们看到很多都是专注在生产力场景上,比如把Notion的笔记整理成邮件,然后通过Cursor发送出去。这种属于日常workflow。你觉得是否会出现Runtime Workflow(运行时工作流)?我的意思是,某个服务正在运行过程中,MCP Server能动态介入并执行任务。我目前还没看到这种在生产环境中落地的案例,但很好奇你的看法。

Zeno Rocha:我认为,所有系统记录类System of Record)应用会成为这场新革命的核心舞台。因为我们日常使用的内容早已被集中记录在各种系统中:你的任务在Linear、邮件在Gmail、笔记在NotionApple Notes中。所以这些系统天然处于有利位置,可以基于已有数据衍生出更多操作。

Yoko Li这很有意思,可以说是存在明显的数据引力了。你是否观察到现在的MCP clientserver大多围绕自己的数据库构建?

Zeno Rocha我之前倒没有专门思考过这个问题,但确实,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路。

就像我们刚才聊的那些文本生成应用text-to-apps),比如LovableV0等,它们其实都基于不同的数据库架构:LovableBold使用的是SupabaseRapletCreate.xyz使用的是Neon而这些服务之间的竞争核心就在于——谁能把数据库部署得更快、更无摩擦。

如果MCP未来成为核心入口,那么我们就必须思考:如何构建一种能快速启动、保存状态的新型数据库架构?也许我们将需要一种全新的数据库。

Yoko Li说得很有道理。我这段时间在使用Resend,它现在经常会被各种LLM推荐出来。可能是因为训练数据中提到它的次数太多了。每次我在ChatGPT里说我想写封邮件,它几乎都会立刻给出一个基于React Email的模板。我都在想:你怎么知道的?这个模板是从哪里来的?那你觉得,如果开发者未来想要在Resend上构建更具创造力的用例,不管是否通过Agent,还是听过其他LLM驱动方式,你觉得有哪些方向是比较有潜力的?

Zeno Rocha现在开发者每天都在依赖各种系统,比如GitHubPull request可能已经存储在远程仓库中,但开发者本地还有很多未推送的分支在运行。将桌面与Web结合,是一个非常迷人的方向。这当中有太多有趣的可能性可以挖掘。

我上周看到一个演示,虽然那个Raycast扩展并不是基于MCP,但从实现角度看非常类似。它与一个HR系统Bob集成,你可以直接询问:这个月谁过生日?然后系统会根据这些人生成个性化祝福邮件,甚至还能根据他们在Slack上的兴趣标签进一步个性化内容。你可以将数据从一个系统导入另一个系统,最终生成一个高度定制的结果。

Yoko Li那么,在过去几周甚至几个月中,你见过最疯狂的开发者使用Resend的用例是什么?

Zeno Rocha:是的,现在有一些非常有趣AI生成的新闻简报(newsletter)正在通过Resend触发发送。我上周看到一个案例,他们每天都会生成一封新的简报。内容非常有趣,因为它可以从多个信息源抓取内容,比如从X(原Twitter)和其他不同媒体获取最新消息,然后整合在一起,生成一份真正为你定制的简报。这和传统那种试图一网打尽、讨好所有人的大杂烩式简报完全不同——最终可能谁也没讨好。

我非常喜欢这种形式。现在已经有用户在一个Resend账号下管理成千上万个域名,每当构建新应用时就自动生成一个新域名。这种做法非常与以往相比非常不同,也非常高效。

Yoko Li自动生成新域名在Resend上也能实现吗?

Zeno Rocha当然可以,而且是可以通过编程方式实现的(programmatically)。

YokoLi你指的是预热域名pre-warming)还是购买新域名?

Zeno Rocha:例如Payload CMS——这是一种类似WordPressCMS(内容管理系统)替代方案。每当你注册他们的云服务版本时,系统就会自动为你创建一个云端实例,而不是需要你自己搭建服务器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会为你自动配置一个通过Resend驱动的新域名,邮件发送的能力也随之就绪。所有配置——包括SMTP设置、域名验证——都已经完成,你无需再手动添加DKIMSPF记录(这两者是用于邮箱验证的重要记录)。

换句话说,从第一天起,你就具备了完整的邮件发送能力——而这在过去是一个非常复杂、难以实现的事情。

Yoko Li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一天——Agent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域名。想象一下,会有多少代Agent项目被创建,比人类创造的还要多。

Zeno Rocha也许Agent还会自己构思新项目,然后思考:让我看看这个域名是否还没被注册……哦可以,那我就买下它。这一切完全有可能。

Yoko Li作为一名开发者,我一直有个爱好——注册域名,即使我其实并不会真正使用它们。每年我可能会在这些没用到的域名上花掉几百美元。前几天我一个朋友给我发消息说:你知道.li是一个顶级域名(Top-Level Domain)吗?我之前还真不知道,而这正好也是我的姓氏。而且Yoko又是一个不常见的名字,所以我立刻就注册了yoko.li,现在它跳转到了我的个人网站或者其他页面。

Zeno Rocha我曾经尝试注册.no(挪威的国家顶级域名),但没成功。Z.no已经被人注册了,我还在继续尝试中。

Yoko Li是因为被别人抢先注册了吗?

Zeno Rocha对,已经被占用了。

Yoko Li我们完全可以写一个Agent来注册域名。

Zeno Rocha对,让它每天检查一下域名有没有被释放,如果发现空闲就通知我,然后自动购买。

Yoko Li那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现在正进入AI领域的开发者?他们可能正在为Agent开发应用,或者是用Agent构建应用,又或者是刚刚开始接触这个方向。你会建议他们从哪里开始,专注于什么才是最重要的?

Zeno Rocha我觉得对我来说,这个问题很特别。因为我既是开发者,也是创业者,每天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。过去两年我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刻意忽视了AI

我一直知道它的力量,也是一个重度用户,但我并没有用AI去构建产品——因为我们当时的重点是把公司做起来。直到有一天我决定:好,现在我要好好看看这个东西。

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工具集的转变。我原来用VS Code,现在必须转去试试CursorAI编程编辑器)。一开始确实有点痛苦,我的很多扩展都不兼容,我当时还很抵触:我讨厌Cursor,完全打乱了我的工作流程。但后来我已经离不开它了。Raycast也是一样,它让桌面层级的AI变得非常高效。还有很多其他新工具,我觉得第一步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工具链,思考如何将AI工具整合进来。

第二步就是:找到实际的使用场景(Use Case)。我曾经和Stripe团队有一次交流,他们当时正在开发自己的MCP Server。我问他们:你们是怎么构建的?StripeAPI那么庞大,有那么多endpoints(接口端点)。

Yoko LiStripeMCP Server能让Agent访问接口吗?

Zeno Rocha是的,它支持两个账户(two accounts)的接入。

Yoko Li哇,那真的非常强大。

Zeno Rocha比如你想生成一张发票,你就需要创建一个客户对象(customer object)、一个订阅对象(subscription object)等等,中间涉及非常多的操作步骤。我还记得Stripe的工程师告诉我:不要直接从API规范(OpenAPI spec)开始生成MCP Server,不要想着一次覆盖所有功能。要从使用场景出发,思考用户到底在做什么,然后你只需要构建出那些最核心的接口,不需要覆盖整个API

我对这点特别有共鸣。作为一名过去15年都在做传统软件开发的工程师,现在想要向“AI工程师转型,我就必须使用这些新工具,从实际问题出发来构建解决方案。

问问自己:我能优化什么?我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轻松一点吗?比如你自己开发的那个App(指前文提到猫跳上厨房发邮件的应用),就非常棒。它解决了一个真实的痛点,或源自你对某件事的强烈好奇心。而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好奇,才最容易驱动出好产品。

创业灵感:从副项目到热门主题Dracula

Yoko Li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我特别喜欢问创业者的问题。我知道你现在可能没有时间做副业项目(side project),但如果你真的有时间的话,有没有什么是你特别想做的副项目?

Zeno Rocha哇,其实我有很多副项目。有一个项目叫Dracula,是我自己开发的通用主题。我特别喜欢解决我日常遇到的问题。比如开发这个主题的初衷就是:我很讨厌我在代码编辑器里用一个主题,在浏览器里又是另一个主题,在其他地方又不一样。

我想要降低我在不同工具之间切换时的认知负担,所以我就决定干脆自己做一个通用主题,可以在所有地方都保持一致。Resend也是一样的出发点——就是为了解决我自己的痛点。所以可以说,我现在有非常多日常的烦恼点

举个例子:我不喜欢处理个人生活中的一些事务,比如去DMV(美国车辆管理局)办理手续、续签车辆登记,或者处理保险相关的事情。我真的希望有人能把这些流程自动化。

Yoko Li我真的等不及想看到有人开发出一个为DMV服务的Agent了。

Zeno Rocha那一定太棒了。如果你正在看这段采访,请立刻动手开发,我一定是第一批付费用户!

Yoko Li请一定告诉我们!你的Dracula主题也真的很酷。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你时,完全不敢相信你就是那个开发Dracula主题的人,因为当我打开编辑器的主题选择器时,它就是最热门的主题之一。我们大概可以花一整集来聊Dracula的故事,因为它真的很传奇。不过如果你愿意的话,可以简单聊一聊这个主题是怎么诞生的?

Zeno Rocha是的,这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。Dracula主题现在已经有900万用户了,但它只是我的一个副项目,我目前的主业仍然是Resend

这个主题的起点,其实是我在旅行时经历的一段意外经历——我当时在德国,正准备飞往西班牙。在飞机上突然生病了,感觉非常难受,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那是我第一次去西班牙,我又是一个人旅行,真的很不安。我难受到不得不叫空乘人员帮忙,飞机在马德里降落后,他们用救护车把我送到医院。我心想:这次真的出事了。医生给我用了药物,我感觉好多了,于是我说:谢谢你们的帮助,我准备离开去酒店休息了。结果他们说:不,你不能走。最后我竟然在医院里住了三周。

不过在住院的前几天,我身体慢慢好转,于是我联系在马德里的同事,让他们帮我把笔记本电脑带过来——因为我当时是直接被抬下飞机的,行李和电脑都还留在飞机上。他们帮我把电脑带来了,我就在医院里开始编程,特别开心。但有一天,我只是出去倒杯水,回来的时候,我的电脑竟然在医院被偷了。我进房间那一刻真的懵了:发生了什么?

感觉那是我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。第二天,我又联系了在马德里的同事,把事情告诉了他们。他们说:别担心,我们给你带一台新电脑。他们真的带来了新电脑。作为开发者你知道,换了新机器就会开始做一堆设置:快捷键、主题、个性化配置……

Dracula主题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的。我当时只是想要一个能在所有工具中通用的主题。所以我在医院里完成了Dracula的第一个版本,然后它就开始流行开了。

Yoko Li那时候已经有其他的代码编辑器主题了吗?在Dracula之前最流行的是哪一个?

Zeno Rocha有的,比如Monokai。还有一个偏奶油色调的主题,但我现在记不起名字了。

Yoko Li那你为什么给它取名叫Dracula

Zeno Rocha我也不知道,当时大脑一片空白……我完全想不起来为什么。

Yoko Li我还以为和你在德国的经历有关……不过我也不确定Dracula的传说是不是和德国有关。

Zeno Rocha我觉得可能只是因为它是个深色主题(dark theme),所以顺手就起了这个名字。但这真的是我创业旅程中的重要一步。后来我推出了Dracula Pro收费版本,居然靠这个主题卖出了30万美元。它其实就只有六种颜色组合,我从没想过,原来卖颜色也能赚钱,而且真的有人愿意买。但正是这次经历给了我信心:也许我真的可以创业。如果这件事能成功,那也许我还能做成别的事情。

Yoko Li我太喜欢这个故事了。现在也有人在卖电子邮件模板(email templates),而你现在所构建的产品,其实就是在赋能一群全新的创作者,让他们也能做出属于自己的“Dracula”,不过是应用在邮件模板上。如果模板真的足够好看、够实用,他们完全可以把它拿去卖出去,因为构建电子邮件模板其实很难。你有见过Resend的用户在卖基于React Email构建的模板吗?

Zeno Rocha目前还没有,但已经有很多围绕这个生态开发的开源库正在兴起。

MCP与未来产品的生态

Yoko Li太棒了!那我最后一个问题:如果你有一个水晶球,可以预测未来,你觉得电子邮件的未来和AI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?

Zeno Rocha我认为,当下我们所做的大多数操作仍然是由人类完成的。比如你打开各种应用,像Supabase,大部分数据库其实都是由人类手动创建的;你打开Resend,邮件也是由人类起草或编辑后,再通过程序自动发送的。

但我相信我们很快会看到一个重大转变:谁是行动者actor),谁是创作者creator——这个角色将发生变化。

未来,大多数操作将由Agent完成而不是人类,这将成为我们所处的现实。因此,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产品的构建方式,以适应这个新现实。

Yoko Li你能补充一下关于如何重新思考产品构建的部分吗?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重要。

Zeno Rocha当然,要重新思考产品设计,我们就需要彻底重新走一遍用户的整个使用流程。

首先从用户入门体验(onboarding)开始:你不能再设计10步操作流程,也不能让用户等待两天才激活账号,更不能让用户等待客户经理安排电话或预订演示。用户应该尽快获得啊哈时刻a-ha moment),Agent也应该能够尽快开始执行操作。

除此之外,还必须重新思考角色权限控制(RBAC)、身份验证(authentication)、权限分配(permissioning)等一整套机制——

因为现在用户不仅是人类,还有Agent

每一个产品层级都需要重新设计。比如现在每个SaaS产品都会记录用户的活动日志,但未来更重要的是:记录每一个Agent的行为轨迹。因为——他们肯定会出错,尤其是在早期阶段。你必须知道他们做错了什么。如果Agent执行了具有破坏性的操作(destructive action),你必须能追溯和还原全过程。

所以,产品设计将发生深刻的变化,我们必须把这一现实纳入考虑范围——因为人类将不再是唯一的用户了。

Yoko Li非常有力量的观点,太棒了。非常感谢你今天的分享,这次对话真的非常有趣。

原文:Automating Developer Email with MCP and AI Agents

编译:Cissy Zhao,用创意点亮世界,用探索定义自我。

请注意,本文编译自文末载明的原始链接,不代表Z Potentials立场。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想法或见解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探讨。

Z Potentials将继续提供更多关于人工智能、机器人、全球化等领域的优质内容。我们诚邀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您加入我们的社群,与我们共同分享、学习、成长。

——-

(文:Z Potentials)

本站项目均整理自网络,防止被割韭菜 !

本站初心:花着比韭菜更少的米,用着和韭菜一样的东西,仅学习其中的思路


良不良心自己体会,某些割韭菜的网站在这里我就不黑了,切记!

创奇社只做解密,项目里留下的联系方式最好仅作咨询!收费的一律删除~

创奇社官网:www.cqshe.com 如有解压密码看下载页说明

文章版权声明 本站仅分享项目,不提供任何指导,不会操作请参考项目内教程自行研究,小白请勿下单!
客服不回复任何关于项目内的问题咨询。
虚拟商品购买须知: 虚拟类商品,一经打赏赞助,不支持退款。请谅解,谢谢合作!
本站内容转载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 QQ:2428-6070 进行删除。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